常见问题

环氧树脂完全固化才能得到良好的性能。通常人们总是期望有较高的固化速率来提高生产效率,提高固化温度确实能加快固化速率,但事实胺类固化环氧放热量是非常大,尤其对于体积较大的树脂材料,很高的固化温度可能会造成爆聚,导致树脂应力大,甚至过热而烧坏。如果一次升温到位,由于固化反应过快,会导致缺陷,产品内应力大,性能下降等不利结果。
通过逐步升温,可以使固化反应均衡,固化完全。首先在较低的温度下固化(略高于可以反应的温度)固化足够时间,保温延长固化时间,事实上树脂体系仍然难以固化完全,因为温度在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时高分子呈玻璃态,链段难以运动,反应难以进行,所以要加热到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进行后处理。
例如:我公司的单组份保密胶ES-2H可采用如下固化条件:90℃/1小时+100℃/1小时+120℃/1小时。E3209可采用如下固化条件:60℃/4小时+120℃/2小时。

高聚物的介电强度是指击穿单位厚度的聚合物所需要的电压,环氧树脂固化后的介电强度可达20KV/mm;
介电常数是指在电容器的极板间充满聚合物时的电容值,与电容器的极板间为真空时的电容值的比值。环氧树脂固化后的介电常数为4-5;硅橡胶的介电常数为2-3;
介电损耗是指聚合物在一定频率的交变电场作用下,链段产生振动所损耗的能量占比,通常以热的形式散发。快速伸缩拉动橡胶条,就可以感觉到发热现象。在高频电子器件的灌封中,应该选用介电损耗更低的聚合物。硅橡胶的介电损最低,可达10-3。

含氟塑料(聚四氟乙烯,聚偏氟乙烯等),聚乙烯,聚丙烯,三元乙丙橡胶,硅橡胶,金属镍等都是难粘材料,通常需要进行特定表面处理后才能粘接,如采用等离子,臭氧,电弧等处理后,可提高难粘塑料的粘接强度。硅橡胶可采用特定的底涂进行表面处理。

液体表面分子间相互吸引的力就称为表面张力,这个力表现为阻止液体表面积的增大。同样固体物质也有表面张力。当液体浸润固体表面时,如果液体表面张力小于固体的表面张力时,接触角小于90°,液体可以顺利浸润固体表面。如果液体表面张力大于固体的表面张力时,接触角大于90°,液体会呈现团聚,不能顺利浸润固体表面。水银可以在地面上滚动,就是这种现象。胶粘剂的选择,首先要保证胶粘剂的表面张力小于被粘物。

当胶接接头被破坏时,破坏形式有三种:1. 界面破坏。表现为被粘物表面干净,没有胶留在被粘物表面; 2. 胶粘剂内聚破坏。表现为被粘物表面粘满了固化后的胶粘剂,破坏只在胶层内发生;3. 混合破坏。即部分被粘物表面粘有固化后的胶粘剂,界面和胶层内部同时被破坏。选择胶粘剂时,应该选用能够达到内聚破坏或混合破坏的胶粘剂。
如果胶接接头发生界面破坏,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:1. 更换胶粘剂;2. 对被粘物进行表面处理。

将被保护电路置于一个适当的容器内,将液体胶粘剂灌入容器直至淹没整个电路,并按工艺要求将胶液固化,这一过程称为电子灌封。常见的电子灌封产品有电容器,行输出变压器等。电子灌封胶需要有良好的流动性,易消泡,固化收缩率低。
将被保护电路(或器件)整个浸入已配好的胶液,随后提出并悬挂好,使胶液均匀地布满整个表面,并按固化条件进行固化(通常为加热固化),这一过程称为电子包封。电容器就是最常见的电子包封产品。
电子包封胶需要有极长的可操作时间,较低的粘度(通常为几千mPa.S),同时为了克服重力引起的胶层不均匀,防止底部胶瘤的形成,包封胶需要有较大的触变性。